预防性储蓄的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20210224-安信证券-17页.pdf
预防性储蓄的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预防性储蓄是居民部门储蓄的一种重要形式,在面临自然灾害或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时,人类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增加储蓄以规避风险。预防性储蓄理论认为,人类在面临风险时,会对未来具有不确定性的预期,导致储蓄率上升。文献综述部分总结了学术界关于预防性储蓄的研究成果,发现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多数会出现风险偏好下降,储蓄率上升的情形。面对重大外部冲击,人类心理的变化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恐慌和适应、心有余悸、反向补偿。从居民储蓄的角度看,冲击发生时储蓄率快速上升,冲击结束一段时间后储蓄率缓慢回落,随后储蓄率阶段性低于之前的均值,以实现反向补偿。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居民行为模式与本次疫情类似,储蓄率均出现上升。受冲击较弱的国家居民储蓄率恢复速度较快,并随后出现反向下降,而受冲击较强的国家恢复速度非常缓慢,没有出现反向下降。本文还对预防性储蓄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综述,包括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LC/PIH),该模型认为理性人会在资金约束的条件下,考虑自己的未来收入、资产的增值情况,以及时间偏好,从而动态调整每一期的消费,使得效用之和最大化。预防性储蓄体现在更高阶的系数之中,部分文献认为效用函数的三阶导数代表预防性储蓄,也有文献认为效用函数的三阶导数除以二阶导数得到的值代表预防性储蓄。预防性储蓄是人类面临不确定性时的一种规避风险的策略,对于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了解预防性储蓄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和金融市场的监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中国居民部门储蓄率在疫情期间的变化趋势,发现中国居民部门仍处于恐慌和适应阶段,储蓄率快速上升,随后储蓄率缓慢回落,预计今年消费活动整体仍将受到抑制,上半年预防性储蓄会持续为资产市场带来增量资金。预防性储蓄是人类面临不确定性时的一种重要的规避风险策略,对于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非常重要,了解预防性储蓄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和金融市场的监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载地址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