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巷道冲击地压动静载分源防治理论与技术 论文
在深部矿井开采中,冲击地压是一个十分严重的地质灾害,它直接威胁矿井生产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冲击地压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地质、物理、力学等多个方面。本文所讨论的“深部巷道冲击地压动静载分源防治理论与技术”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防治思路和技术手段。一、冲击地压与深部开采的关系冲击地压,通常发生在煤炭等矿产资源深部开采过程中,由多种应力作用下导致围岩发生剧烈运动的地质灾害现象。在深部开采过程中,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上覆岩层的重量和地应力不断增加,导致围岩应力状态复杂化,增加了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此外,深部矿井的高温、高压环境也加剧了冲击地压的风险。二、动静载分源防控技术是针对冲击地压中动态和静态应力叠加效应而提出的一种防治策略。动态载荷通常指在开采过程中由爆炸、顶板断裂等引起的瞬间冲击力,而静态载荷则是由于矿井自身重力和地应力长期作用而形成的持续压力。通过分析矿井结构特征,识别诱发冲击地压的动态和静态载荷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是防治冲击地压的关键。三、覆岩结构特征覆岩结构是影响冲击地压发生和防治的重要因素。在深部矿井中,由于长时间的开采活动,覆岩会形成特定的结构特征,例如F型悬臂结构和“双F大L”力源结构。F型悬臂结构通常在工作面与临空巷道的交汇处形成,其在受到水平推力作用时,会在两帮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而“双F大L”力源结构则更为复杂,它结合了顶板和侧帮的悬臂结构特点,对开采活动产生更为严峻的挑战。四、防治技术的具体应用在具体防治冲击地压的过程中,研究者们提出了针对不同载荷源的分源防治方法。对于动载荷源,可以采用爆破预裂技术来控制顶板悬臂结构断裂产生的动态载荷;对于静载荷源,可以通过在巷道两帮进行煤层爆破卸压和针对巷道底板实施底板爆破来减缓垂直应力的集中。这些措施在工程实践中已经证明可以有效降低冲击地压的发生概率,保障矿井的安全回采。五、技术的创新点及挑战本文提出的技术创新点在于将动静载荷源的分析与防治相结合,从矿井结构特征入手,采用分源防控策略,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然而,这一技术也面临着挑战,如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以及如何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减少对矿井生产活动的影响等。六、研究展望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矿山开采的深入,冲击地压的防治工作将会更加复杂和困难。未来的研究需要在现有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冲击地压发生机制的认识,完善动静载分源防控理论,提高预测和预警技术水平,研发更加高效、智能的防治装备和技术,为矿井安全开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深部巷道冲击地压动静载分源防治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为矿井安全开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冲击地压这一长期困扰矿井安全的难题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解决。
下载地址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