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考试认证
  3. 其它
  4. 勃利盆地煤岩孔 裂隙特征研究 论文

勃利盆地煤岩孔 裂隙特征研究 论文

上传者: 2024-08-18 19:31:14上传 PDF文件 3.61MB 热度 15次

为深入评价勃利盆地煤岩的孔隙和裂隙特征,本研究通过多种实验手段,包括低温液氮吸附压汞试验煤岩显微组分和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扫描电镜试验以及手标本描述,对该区域3个矿区的15件煤岩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勃利盆地煤岩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含量在80.80%~88.00%之间,而壳质组惰质组含量较少。镜质组的反射率在0.77%~1.42%之间,煤岩孔隙以微孔和小孔为主,主要孔隙类型为较开放的平行板状孔圆筒形孔。煤岩中微裂隙发育,以张裂隙为主。内生裂隙的端割理线密度为18条/5 cm,面割理线密度为20条/5cm,裂隙高度为1~8 mm,而外生裂隙则主要沿NW向分布。

有关煤岩显微组分的进一步研究,可参考煤中不同显微组分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该文详细探讨了不同显微组分在煤岩孔隙结构中的表现。对于镜质组反射率及其在煤岩分析中的应用,基于RILBP GLCM算法的煤岩显微组分识别提供了先进的识别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

通过这些研究,勃利盆地煤岩的孔隙和裂隙特征得到了系统的表征,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若对煤岩显微组分的高效富集感兴趣,可以参考复合力场中煤岩显微组分的高效富集

关键词:勃利盆地、煤岩显微组分、孔隙特征、裂隙特征


Q1: 其他矿区的煤岩显微组分是否存在类似的特征?

Q2: 如何利用镜质组反射率数据预测煤岩的物理性质?

Q3: 平行板状孔和圆筒形孔在不同显微组分中的分布有何差异?

Q4: 外生裂隙的方向性对矿区煤岩开采有何影响?

下载地址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