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模板-1
### 软件设计知识点详解 #### 一、引言 **编写目的:** - 明确编写概要设计说明书的初衷,旨在为项目参与者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导文档,确保所有团队成员都清楚软件的设计方向与目标。 - 预期读者群体主要包括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工程师以及最终用户。 **背景:** - 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应明确指出,以便于后续讨论。 - 指出项目的发起方、开发团队、终端用户以及负责运行软件的机构,有助于确定文档的适用范围与沟通渠道。 **定义:** - 专门术语定义,特别是那些非普遍熟知的专业词汇或特定于项目的缩写和术语,确保所有参与方理解一致。 **参考资料:** - 列举项目相关的计划书、合同、已发表文件等,为读者提供进一步了解项目背景的途径。 #### 二、总体设计 **需求规定:** - 描述软件的主要输入输出要求、功能需求及性能指标。 - 参考《需求规格说明书》获取更详细的说明。 **运行环境:** - 规定了软件运行所需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环境,确保系统能够在指定环境下稳定运行。 - 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的支持版本。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 使用图表形式展示软件的基本设计思路和核心处理流程,便于理解和交流。 - 描述软件架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及其交互方式。 **结构:** - 通过框图展示软件的模块化设计,包括各层模块、子程序、公用程序等。 - 明确每个模块的功能及与其他模块的关系。 **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 通过图表说明软件的各项功能需求是如何分配到各个程序块(组件、类)中的。 - 帮助开发人员理解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细节。 **人工处理过程:** - 如果软件运行过程中存在人工干预的需求,则需详细说明。 - 包括人工处理的操作步骤、触发条件等。 **尚未解决的问题:** - 记录在概要设计阶段未能解决但必须在软件完成前解决的关键问题。 #### 三、接口设计 **用户接口:** - 描述用户界面的命令结构、交互方式等。 - 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软件。 **外部接口:** - 描述软件与外部系统的接口协议,包括硬件接口、与其他软件系统的接口等。 - 确保软件能够顺利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内部接口:** - 明确软件内部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规范。 - 保证模块间的通信顺畅。 #### 四、运行设计 **运行模块组合:** - 根据不同的运行场景,说明软件的模块组合情况。 - 帮助用户了解不同场景下的软件运行模式。 **运行控制:** - 说明如何启动和控制软件运行的不同阶段。 - 包括参数设置、运行模式选择等。 **运行时间:** - 分析软件在不同运行模式下对系统资源的占用情况。 - 有助于优化资源利用和提升性能。 #### 五、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 描述软件内部数据结构的逻辑组织方式,包括数据项、记录、文件等。 - 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 描述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物理布局。 - 包括存储格式、访问方法、存储位置等。 **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 说明数据结构与软件程序之间的作用机制。 - 确保程序能够高效地读取和操作数据。 #### 六、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出错信息:** - 定义软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情况,并说明对应的错误信息。 - 便于开发人员快速定位问题。 **补救措施:** - 提供错误发生后的处理方案,包括备份技术、降效技术和恢复技术。 - 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 七、系统维护设计 - 为方便后期维护,软件内部需预留相应的检查点和维护模块。 - 保障软件长期稳定运行。 以上内容是对“软件设计模板”文档的详细解析,旨在为软件开发项目提供全面的设计指南。通过遵循这些设计原则和技术规范,可以有效地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也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
下载地址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