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综合能力第一章彩色教材
大地测量是测绘学的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确定位置、地球形状、重力场及其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情况。它在建立和维持测绘基准与测绘系统方面起着基础性作用,涉及国家和区域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卫星定位控制网、高程控制网、重力控制网等的建设,以及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化方案。
- 大地测量的核心任务是建立与维持四个基准:大地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和重力基准。还需确定和精化似大地水准面及地球重力场模型。现代大地测量的特点包括高精度、长距离、大范围、实时快速、四维数据提供、地心参考和多学科融合。
- 大地测量系统确定了测绘活动的起算基准、尺度标准及其实现方式,包括理论、模型和方法。参考框架实现了大地测量系统,由地面上的点构成,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和重力参考系统等,参考框架对应坐标框架、高程框架和重力测量框架。
- 大地测量常数分为基本常数和导出常数。基本常数定义了大地测量系统,而导出常数便于应用。大地测量常数包括几何常数(如长半轴、短半轴、扁率等)和物理常数(如地心引力常数、自转角速度等)。
- 大地测量坐标框架包括参心坐标框架和地心坐标框架。参心坐标框架由天文大地网实现,属于区域性、二维静态的地球坐标框架。地心坐标框架则基于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构成全球或局域的大地测量框架,如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利用VLBI、SLR、LIR、GPS和DORIS等技术。
- 高程基准由验潮站平均海面确定,定义了测量高程的起算面和水准原点高程。我国的高程基准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以青岛水准原点的高程为基准。高程框架由不同等级的一等水准网实现,分为国家一至四级水准控制网,通过逐级控制点的正常高保持现势性。
在实际测绘工作中,大地测量工作者需根据作业区域的地质、环境、交通、地形和气象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点(站)址,建造合适的测量标志,提交相关资料,选择经过检验合格的测量仪器设备进行外业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核。在处理外业观测数据时,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最终,依据项目要求建立并运行大地测量数据库和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系统,并对项目成果进行整理、检查、验收和归档。
文件中提到了一些考试策略:重点内容用红色标注,侧重点用黄色,战略放弃用绿色,延伸知识点及记忆技巧用青绿色,以帮助考生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和精力。
下载地址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