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STM32中配置PWM死区时间资料下载
PWM死区时间的概念及其在电力电子中的作用: PWM,即脉冲宽度调制,是一种利用数字信号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技术。在电力电子应用中,特别是在需要整流和逆变的场合,比如交流电机驱动、UPS电源等,PWM发挥着重要作用。整流和逆变通常涉及整流桥和逆变桥的使用,对于三相电来说,则需要三桥臂来完成。在这些应用中,电力电子器件如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被广泛使用。由于IGBT等器件的开关特性,当上下管同时导通时,会造成短路,对系统造成严重损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必须在上下桥臂的开关动作之间加入一定的延时,即死区时间。死区时间就是在PWM输出时,上下管都处于关闭状态的时间段。这样可以确保在一个管子关断之后,另一个管子才会开启,避免短路现象。虽然死区时间会影响输出波形的纹波,但由于其时间一般只占总周期的很小部分,所以通常不会对输出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如果死区时间设置不恰当,要么导致器件长时间发热,要么可能引发短路。在选择死区时间时需要考虑到器件的关断延迟时间、开通延迟时间、驱动信号的传递延迟时间等因素。对于IGBT来说,数据手册中会提供诸如门极开通延迟时间、门极关断延迟时间等参数。而在MCU直接驱动时,还需考虑IO引脚的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以及可能加上的光耦的开关延迟。在STM32微控制器中配置PWM死区时间的方法: STM32的定时器(TIM)高级定时器支持互补PWM波形的产生,并且可以配置死区时间和刹车功能。要配置死区时间,需参考STM32参考手册中提到的TIMx_BDTR寄存器,该寄存器负责刹车和死区时间的配置。在配置死区时间之前,首先需要设置好时基单元,这包括预分频器、计数模式、周期等参数。以STM32F1系列为例,如果系统时钟为72MHz,要得到PWM频率为16kHz的输出,并且采用中央对齐模式,则周期的设置是根据时钟频率和所需PWM频率计算得出的。配置好时基单元之后,接下来配置死区时间。TIMx_BDTR寄存器中的DT由UTG[7:0]决定。另外,死区时间的时钟频率由TIMx_CR1寄存器的CKD位决定。如果CKD设为00,则死区时间的时钟频率与定时器的内部时钟频率相同,为8MHz。结合代码示例,我们了解到系统频率为72MHz,而PWM的频率是16kHz,这是在中央对齐模式下配置的,因此实际上配置的时钟频率是32kHz。接着根据数据手册提供的IGBT参数和MCU的时钟设置,计算出合理的死区时间,确保在上桥臂关断后,下桥臂不会立刻导通,反之亦然。设置好TIM1_BDTRInitStructure的结构体,包括过流状态保持使能、外部故障输入使能、锁定等级等参数,然后用TIM1_BDTRInit函数来初始化TIM1的刹车和死区时间寄存器。总结来说,在STM32中配置PWM死区时间需要理解死区时间的概念及其在电力电子中的重要性,并结合STM32定时器的高级功能来精确设置时基单元和死区时间。这涉及到对定时器寄存器的配置、对PWM频率和周期的计算,以及基于电力电子器件特性的合理死区时间的选取。
下载地址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