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考试认证
  3. 其它
  4. 晶振电路中的元器件有什么样的作用和设计方法介绍

晶振电路中的元器件有什么样的作用和设计方法介绍

上传者: 2024-10-03 08:09:52上传 PDF文件 145.83KB 热度 3次
晶振电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电子电路,它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产生稳定的频率。晶振电路中的元器件主要包括晶振、反相器、电阻、电容等。下面将详细讲解这些元器件的作用和晶振电路的设计方法。晶振是晶振电路的核心部分,它的等效电气特性可以看作是一个含有串联等效阻抗ESR、等效电感L和等效电容C的电路,Cp是晶振的伴身电容,其极性取决于晶振的极性。当晶振工作在串联谐振状态下时,电路表现得像一个纯电阻电路,感抗等于容抗。当晶振工作在并联谐振模式时,晶振表现为感性,其工作频率由晶振的负载决定。晶振电路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晶振振荡电路的设计:晶振振荡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晶振和反相器,反相器在芯片内体现为一个AB型放大器,它将输入的电量相移大约180°后输出。晶振、R1、C1和C2组成的π型网络产生另外180°的相移,使整个环路的相移为360°,满足振荡的条件。 2.负载电容的选择:负载电容CL的大小取决于晶振的工作频率和制造商的建议。通常,C1和C2的值应该大致相等,它们的数值较大可以提高频率的稳定性,但会减小环路增益,可能引发起振问题。 3.驱动限流电阻的使用:驱动限流电阻R1的主要功能是限制反相器输出,避免晶振被过驱动。R1、C1组构成分压电路,这些元器件的数值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计算的:反相器的输出接近rail-to-rail值,输入到晶振的信号是rail-to-rail的60%,通常实际是令R1的电阻值和的C1容抗值相等,即R1≈XC1。 4.反馈电阻Rf的作用:反馈电阻Rf产生负反馈,它将反相器设定在中间补偿区附近,使反相器工作在高增益线性区域。在晶振电路的设计中,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例如,选择ESR小的晶振有利于解决起振问题,较小的ESR可以增加环路增益。在PCB板上缩短线路可以减小漂移电容,这也有利于解决晶振起振和振荡频率的问题。在工作的温度下和工作的电压范围内经常性测试一下电路,以确保晶振起振和持续振荡。必要的时候调整元器件的数值。为了优化晶振电路的设计,可以先计算C1和C2的值,然后将R1替换成电位计,将其初始值设置到大约XC1。如果需要,调节电位计的设置,直到晶振起振并在稳态条件下保持振荡。晶振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晶振的电气特性、负载电容的选择、驱动限流电阻和反馈电阻的作用等多个方面。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性能良好的晶振电路。
下载地址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