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AR滤波器技术在通讯终端的发展及应用
FBAR滤波器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建模方法、设计、制备与测试流程,以及其在通讯终端中的应用实例都是本篇文章讨论的重点。滤波器作为通信设备中的核心组件,它的主要任务是滤除信号中的杂波,保证信号的质量。FBAR滤波器作为一种利用声波的滤波器,与传统的SAW(表面声波)滤波器相比,在体积、功率承受能力和工作频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FBAR滤波器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其发展历经了几个重要的里程碑。BAW(声学波)的概念最早被提出,随后在1980年,Lakin和Wang首次在硅片上成功制造出了基频为435MHz的薄膜谐振器。进入90年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FBAR结构的滤波器开始扩展至GHz频段。Agilent公司在1999年研发出了应用于PCS频段的FBAR,并在随后几年中,FBAR技术不断进步,尺寸不断缩小,性能持续增强,至2008年,Avago公司成功研发出具有优秀性能的FBAR滤波器。 FBAR滤波器的核心工作原理是基于逆压电效应,即通过交变电场激励压电薄膜材料产生厚度方向传播的体声波。当声波在压电薄膜中传播的长度正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就会在上下电极间形成驻波震荡。这种震荡在谐振器两端产生的电压极大,而当频率改变时,谐振器的电学阻抗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信号的筛选。在建模方面,FBAR滤波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参数,包括压电层厚度、电极材料、谐振器尺寸等。通过建模,可以预测器件的性能,为设计提供重要的指导。设计完成后,制备和测试步骤也十分关键,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滤波器的性能表现。测试包括了对谐振频率、插入损耗、带宽等关键指标的检测。在实际应用中,FBAR滤波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通信标准和频段,包括TDLTE、B40、B41等频段。这些滤波器通常具有体积小、功率大、插入损耗小的特点。尽管FBAR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它仍存在一些限制,比如目前难以与CMOS技术直接整合,这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FBAR滤波器技术的未来发展将集中在进一步提升性能、降低成本、提高集成度以及拓展应用领域上。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未来的研发将更加注重材料科学、微纳加工技术、以及新型设计方法的研究。总结来说,FBAR滤波器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高效、小型化的特点使其成为了现代移动设备的理想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FBAR技术必将在未来的通信终端设计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