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界应力指数法巷道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 论文
根据提供的文件内容,我们可以详细阐述关于“基于临界应力指数法巷道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的知识点。 1.冲击地压的定义及其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性:冲击地压是指在煤矿等地下采掘活动中,由于煤岩体中储存的弹性能突然释放,导致巷道周边煤岩体发生剧烈破坏和抛射的一种自然灾害。其危险性评价目的在于通过对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冲击地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或减轻可能发生的灾害。 2.临界应力指数法的提出背景和原理:临界应力指数法是一种用于评估巷道冲击地压危险性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应力-支护”巷道冲击地压力学模型,通过建立临界应力、临界阻力区深度与煤体单轴抗压强度、巷道支护强度、巷道几何参数及冲击能指数之间的内在关系,实现了对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条件的量化评估。 3.冲击能指数和阻力区深度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冲击能指数直接决定了巷道围岩系统结构失稳的临界应力与临界阻力区的大小。阻力区深度的增加会导致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载荷提高。因此,实际阻力区深度与应力环境是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两个重要因素。 4.临界应力指数的计算方法:文章提出了一个考虑煤体实际应力环境、冲击倾向性、巷道结构属性以及实际围岩状态的临界应力指数计算方法。此方法能够更精确地反映巷道冲击地压的危险程度。 5.冲击危险性评价流程和结果应用:通过对某矿工作面的实证案例分析,文章介绍了基于临界应力指数法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流程,并通过钻屑法监测数据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评价结果表明,工作面存在中等冲击危险区域,并与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相比较,临界应力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更具有量化特征。 6.关键技术参数的设定:评价过程中,利用临界应力指数将相似条件下已发生冲击地压区域的参数作为待评价区域的冲击地压发生指标。通过设定不同数值区间,将临界应力指数划分为无冲击危险、弱冲击危险、中等冲击危险和强冲击危险四个等级,用于判定待评价区域的危险等级。 7.研究成果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煤矿企业对冲击地压危险性认识的准确性和评价的科学性,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该方法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减少煤矿安全事故,提高煤矿生产的整体安全性。 8.与现有评价方法的比较:文章中的方法与综合指数法等现有评价方法相比,强调了量化分析和实用性。由于评价结果更趋于量化,因此能够为冲击地压的监测、预警和防治提供更精准的指导。以上知识点,覆盖了临界应力指数法在巷道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原理、计算方法、实际应用案例以及与其他评价方法的对比优势,为冲击地压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下载地址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