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考试认证
  3. 其它
  4. 短臂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注氮防灭火工艺 论文

短臂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注氮防灭火工艺 论文

上传者: 2024-08-27 14:43:25上传 PDF文件 3.96MB 热度 3次
标题所指的知识点是:“短臂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注氮防灭火工艺”,这是一篇研究在煤矿综采工作面进行注氮工艺来防止火灾的文章。描述中提到的“注氮流量、注氮管路间距和采空区起始注氮深度”等是该工艺的重要参数。这些参数的确定对于预防煤矿工作面的自然发火至关重要。在煤矿中,自然发火是由于煤层自燃引起的,这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乌东煤矿采用注氮法是根据氮气的窒息特性,通过向采空区等可能自燃的区域注入氮气,降低氧气浓度,防止煤的氧化反应,从而起到防火的作用。在注氮防灭火工艺中,一个关键的技术是监测,通过在工作面回风侧布置束管监测系统,可以连续监测采空区气体的成分变化。束管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采集气体样本,分析气体成分,以判断是否出现自燃征兆。 “短臂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注氮防灭火工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要点: 1.注氮流量:这是指在注氮防灭火过程中,每小时向采空区注入氮气的量。注氮流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降低煤层氧化区域的氧气浓度,达到防灭火的目的。注氮流量的确定需要根据煤矿的实际条件和防灭火需求进行综合考量。 2.注氮管路间距:指的是注氮管道在工作面上的布置间距。合理设定管路间距能够保证氮气均匀分布,提高注氮效率,确保防灭火效果。 3.采空区起始注氮深度:即在采空区的哪个深度位置开始注氮。这一参数的设定考虑了采空区的结构特性以及煤层的自燃特性,通过在适当的位置开始注氮,可以确保氮气的分布与煤层自燃的可能性相匹配,提高防火效果。文章中还提到了采空区自燃“三带”概念,这指的是在煤矿采空区中,由于温度、氧气浓度以及煤氧化速率的不同,可以形成自燃危险性不同的三个区域:低温氧化带、高温氧化带和冷却带。在实际注氮防灭火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的特性采用不同的防灭火策略。关键词中的“自然发火”、“束管监测”、“注氮流量”、“注氮管路间距”、“采空区自燃”等,均是与本文研究主题紧密相关的专业术语。由于文章中部分内容出现了OCR扫描识别错误或漏识别,且给出的部分内容为乱码,因此在解释相关知识时,我们无法从这些部分获得有效的信息。如果需要更准确的分析,请提供清晰、完整的内容。
下载地址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