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考试认证
  3. 其它
  4. 中石化典型地区气化炉渣基础物性分析研究 论文

中石化典型地区气化炉渣基础物性分析研究 论文

上传者: 2024-08-25 01:08:36上传 PDF文件 2.73MB 热度 10次
随着煤炭资源高值转化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升级,气化渣是我国近年来产生的重要固废,年产生量巨大,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针对气化渣的资源属性,目前以低端建工建材和高端陶瓷等铝硅复合材料制备两大方面为主,但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建工建材利用日趋饱和,因此气化渣高值转化利用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但因缺乏对气化渣自身元素/物质组成的稳定性、赋存状态等方面的认识,目前多数复合材料制备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尚不足以实现工业化生产。以中石化不同地区气化渣为原料,分别考察不同地区细渣/粗渣的元素组成、物质组成、微观形貌及元素赋存形态,明确气化渣以铝硅酸盐玻璃体(约40%)和无定型碳颗粒(5%~50%)为主,铝硅含量总量在40%左右,铁钙含量在20%~40%,大部分钙铁与其形成共熔体,少部分钙铁单独存在;细渣和粗渣的主要区别在于粗渣颗粒含碳量(5%~20%)比细渣(20%~50%)低,细颗粒含碳量高,粗颗粒玻璃相反应活性高于细渣。 【摘要】中提到的“中石化典型地区气化炉渣基础物性分析研究”是一项针对煤炭资源高值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固废——气化渣进行深入研究的论文。气化渣作为近年来我国重要的固废,其年产量大,对环境构成严重污染。当前,气化渣的利用主要集中在低端建筑和高端陶瓷等铝硅复合材料的制备,但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成熟,这些领域的利用已接近饱和,因此寻求气化渣的高值化利用成为了科研的焦点。然而,由于对气化渣元素组成、物质组成稳定性和元素赋存状态的认知不足,多数复合材料的制备仍停留在实验阶段,尚未实现工业化。该研究选取了中石化不同地区的气化渣样本,通过对细渣和粗渣的元素组成、物质组成、微观形貌以及元素赋存形态的分析,揭示了气化渣主要由铝硅酸盐玻璃体(约占40%)和无定型碳颗粒(5%至50%)组成,铝硅含量总计约为40%,而铁钙含量在20%至40%之间。大部分钙铁与气化渣形成共熔体,少量独立存在。细渣和粗渣的主要差异在于粗渣颗粒含碳量较低(5%至20%),而细渣则较高(20%至50%)。此外,粗渣的玻璃相反应活性优于细渣。 【关键知识点】 1. **气化渣的定义与来源**:气化渣是煤炭资源高值转化技术过程中产生的固态废弃物,具有高年产量和环境污染问题。 2. **资源属性与利用现状**:气化渣目前主要用于低端建筑材料和高端陶瓷,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这些领域的需求逐渐饱和,因此需要寻找高附加值的利用途径。 3. **元素组成与物质组成**:气化渣主要由铝硅酸盐玻璃体和无定型碳颗粒构成,其中铝硅含量约为40%,铁钙含量在20%至40%之间。 4. **钙铁的赋存状态**:大部分钙铁与气化渣形成共熔体,部分单独存在,这影响了其在材料制备中的性质。 5. **细渣与粗渣的区别**:粗渣和细渣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粗渣颗粒含碳量低,细渣颗粒含碳量高,且粗渣的玻璃相反应活性更高。 6. **工业化生产的挑战**:由于对气化渣基础物性的认知有限,多数复合材料的制备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 7. **未来研究方向**:鉴于以上特性,对气化渣的进一步研究应集中在如何提升其高值化利用,包括优化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以及改善其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 8. **科研背景**:此研究属于固废资源化利用的范畴,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资助,反映了国家对废弃物处理和环保技术研发的重视。通过深入理解和研究这些关键知识点,可以为气化渣的高效、环保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推动其在新材料、环保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下载地址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