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侏罗系沉积控水规律与沉积控水模式 论文
陕北侏罗系含水层的富水性存在显著的不均一性,导致实际矿井涌水量与勘探阶段预测值之间的差异较大。为了提高矿井涌水量的预测准确性,科学高效地指导矿井防治水工作,研究人员采用了沉积微相划分、地学信息定性统计与灰色关联定量分析以及微观孔隙结构实验室测试等方法,深入探讨了陕北侏罗系沉积微相、岩性及其组合、微观孔隙结构与富水性的关系。
通过研究发现,侏罗系砂岩含水层中粗砂岩、中砂岩等粗碎屑岩厚度越大,富水性越强;反之,泥岩与砂质泥岩等细碎屑岩厚度越大,富水性越弱。这一发现与多项研究结果一致,例如《柠条塔井田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及其对含水层富水性的影响》的研究表明,砂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对含水层的富水性有显著影响。
研究还揭示了当砂岩地层风化程度相同时,微观孔隙结构分类级别(Ⅰ类至Ⅳ类)越低,粒度越粗,含水层富水性越强的规律。而在不同风化程度的情况下,同一地层的风化程度越强,微观孔隙结构分类级别越低,粒度越粗,富水性越强。延安组上部地层中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分流河道的沉积微相比分流间湾沉积微相具有更强的富水性。这种微相划分方法的应用不仅有助于理解沉积控水机理,还能为矿井防治水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更为详细的研究内容和相关案例分析,可以参考以下资源:
下载地址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