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考试认证
  3. 其它
  4. 沁水盆地东部武乡区块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论文

沁水盆地东部武乡区块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论文

上传者: 2024-08-19 14:52:13上传 PDF文件 2.06MB 热度 9次

沁水盆地东部武乡区块的煤系伴生泥页岩广泛发育,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因此,加强该区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对于页岩含气性评价以及实现煤层气、页岩气的合探共采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研究以武乡区块X井二叠系山西组泥页岩为主要对象,通过高压压汞和低温液氮试验手段,对沁水盆地东部武乡地区X井泥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沁水盆地武乡区块泥页岩样品的吸附曲线呈现出倒S型,属于Brunauer分类方案中的Ⅱ型曲线,其脱附回线属于IUPAC分类方案中的H2型(兼具H1型及H3型),并且根据De Boer分类方案,该曲线属B型(兼具E型及C型)。这表明样品中主要发育裂缝型孔,其次为墨水瓶型孔,孔隙分选性较好,但开放型孔较少且连通性较差。

虽然目标层的页岩气储层段性质较差,不利于储层的吸附、扩散和渗透,但通过压裂改造可以改善这些特性。压汞试验测得的数据显示,泥页岩中的主要孔径集中在5~7 nm及15 nm左右,而液氮试验则表明沁水盆地武乡区块泥页岩孔隙的孔径集中分布在1.18 nm左右。通过BET比表面积测定,发现其数值为10.022~15.454 m²/g,平均值约为13.342 m²/g,其中微孔是泥页岩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孔隙直径的分布在5.56~6.50 nm,平均值为5.75 nm。

这些研究结果与其他地区的类似研究形成了对比。《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煤系页岩气储层特征评价》的研究也探讨了该区域页岩气的储层特征,为此区域的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您还可以参考《煤与泥页岩孔隙结构和吸附特性的对比分析》和《四川盆地南部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的相关研究,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泥页岩孔隙结构的差异及其对页岩气资源评价的影响。

下载地址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