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烟煤基质表面CO2和CH4的吸附热力学分析 论文
以四川煤田的无烟煤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CO2(二氧化碳)和CH4(甲烷)气体在该种煤基质表面的吸附热力学特性。通过使用高精度智能重量吸附仪,研究者在288K、308K、328K三个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测定了这两种气体的吸附等温线,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在热力学分析中,亨利常数是衡量气体在固体表面吸附能力的重要参数。亨利定律表明,在低浓度范围内,气体的吸附量与其分压成正比,亨利常数则与该比例系数相对应。较低的亨利常数意味着气体更容易吸附于固体表面。
研究结果指出,在所考察的温度范围内,甲烷的亨利常数低于二氧化碳,表明在无烟煤基质表面,甲烷的吸附亲和力弱于二氧化碳。这一发现对于了解煤层中两种气体的竞争吸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也是一个关键点。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会导致亨利常数减小,进而降低气体与煤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现象可以从热力学的角度解释:温度升高通常会导致分子运动加剧,从而降低气体分子与吸附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和表面势能(也称为吸附势)是描述吸附过程自发性及强度的热力学量。本研究中,甲烷的负值吉布斯自由能变和表面势能大于二氧化碳,表明甲烷在无烟煤基质表面的吸附更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压力的增加,吉布斯自由能变和表面势能的负值减小,这说明高压环境更有利于气体分子的吸附。等量吸附热和熵变是吸附过程中的两个热力学参数,它们可以反映出吸附热的强弱和吸附后系统无序度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吸附量的增加,二氧化碳的等量吸附热和熵变呈现增加趋势,而甲烷的等量吸附热和熵变则呈现降低趋势。这一结果表明,随着吸附量的增加,二氧化碳在无烟煤基质表面的吸附热变大,说明了吸附过程需要更多的能量,且整个体系趋向于更加无序。相反,甲烷在吸附过程中的能量需求逐渐降低,并且体系的无序度也有所降低。
通过研究,还发现了二氧化碳在无烟煤基质表面的吸附自发性更高,而甲烷的等量吸附热和熵变均小于二氧化碳。这些差异可能与两种气体的分子结构、极性、以及与吸附位点相互作用的差异有关。
对于无烟煤这种矿产资源而言,了解其中所含气体的吸附特性,对于煤层气的提取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增强对目标气体的选择性吸附,以提高煤层气的提取效率。另一方面,根据吸附热力学分析结果,可以为煤层气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这对于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都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