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 Fe2O3表面SO2吸附及SO3催化生成的密度泛函分析 论文
燃煤电厂排放了大量SO2和少量SO3,SO3的产生不仅危害环境,且不利于电厂的安全运行。研究发现,飞灰和锅炉壁面中的Fe2O3对SO3的生成有显著催化作用,但目前对于Fe2O3催化生成SO3的路径研究和机理揭示还不够深入。α-Fe2O3(001)表面的研究利用密度泛函分析方法,对SO2和O2在α-Fe2O3(001)表面的吸附方式进行分析,得到了SO2的稳定吸附构型和O2在Fe2O3表面的解离方式。
通过过渡态搜索方法,研究了α-Fe2O3表面催化生成SO3的反应路径和反应能垒,并与气相反应生成SO3的能垒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SO2最稳定的吸附方式是SO2中的O原子和S原子吸附在α-Fe2O3晶体上的Fe原子上方,而S原子不易在α-Fe2O3表面的晶格氧上方吸附。进一步分析表明,O2在α-Fe2O3表面的吸附能大于SO2的最大吸附能,表明O2更易在α-Fe2O3表面吸附并解离,生成O原子,这一过程尤其在存在氧空位的情况下更加显著。
研究结果揭示,SO3生成的L-H机理为气相中的SO2和O原子先在α-Fe2O3表面吸附,再结合生成SO3,该过程的反应能垒为231.65 kJ/mol。相比之下,E-R机制则是SO2与α-Fe2O3表面的吸附氧反应生成SO3,其反应能垒仅为24.82 kJ/mol,远低于L-H机制和气相反应生成SO3的能垒。因此,E-R机制被确认为SO3生成的主要催化途径。
这些发现证实了α-Fe2O3对SO3生成的显著催化效果,尤其是氧空位的存在,促进了O2的解离,而表面吸附氧在催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结果对于理解和控制燃煤电厂排放的SO3生成,以及开发更有效的脱硫技术和策略具有重要科学价值。通过密度泛函分析,该研究揭示了α-Fe2O3对SO2吸附和SO3催化生成的微观机理,强调了氧空位和表面吸附氧在这一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为燃煤电厂的污染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α-Fe2O3表面SO2吸附及SO3催化生成的密度泛函分析,请访问相关研究。关于SO2在CaO表面的吸附机理,您也可以参考这篇文章,进一步丰富对相关过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