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项目架构:MVP模式解析
MVP 架构模式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传统 Android 开发中 Activity 任务过于繁重,数据层和视图层代码交织的问题。
MVP 架构核心
MVP 架构将应用程序划分为三个清晰的层级:
- View 层: 由 Activity 或 Fragment 构成,负责处理 UI 展示和用户交互逻辑。
- Presenter 层: 作为业务处理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并根据 View 层的指令发起数据请求。
- Model 层: 包含数据访问逻辑,负责与数据源交互,例如网络请求、数据库操作等。在使用 Retrofit、RESTful 等网络框架时,Model 层的职责可能被简化。
MVP 架构优势
- 职责分离: 明确划分视图、逻辑和数据层级的职责,提高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易于测试: Presenter 层独立于 Android 平台,可以使用单元测试验证业务逻辑。
- 代码复用: Presenter 层的逻辑可以被多个 View 层复用,提高开发效率。
MVP 架构的局限
- 代码量增加: 相比传统方式,MVP 架构需要编写更多的接口和类,增加了代码量。
- 复杂度: 对于简单的项目,MVP 架构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复杂度。
调用顺序
- 代码量增加: 相比传统方式,MVP 架构需要编写更多的接口和类,增加了代码量。
- 复杂度: 对于简单的项目,MVP 架构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复杂度。
调用顺序
MVP 架构中,层级之间的调用顺序是单向的:View -> Presenter -> Model,避免反向调用和跨级调用,确保代码结构清晰,易于维护。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