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速电力线通信电磁兼容技术标准的探究动态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论文【 电力线EMC摘要摘要:主要介绍各个国际标准组织和部分国家对电力线通信(PLC)中电磁兼容技术的标准要求,并对各种规范中PLC设备的标准限值进行了比较;最后总结了PLC标准制定存在的新问题并展望了发展方向。1前言近年来,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Communications,PLC)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已经进入初步应用阶段。PLC系统充分利用电力系统的广泛线路资源,通过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等技术可以在同一电力线不同带宽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但是由于电网中传输的是强电,而且电网的稳定性比传统的通信网差得多,使得电力线通信线路的电磁环境极为复杂。这就给电力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电磁兼容要求,电磁兼容技术也成了实现电力线通信所需的关键技术之一。2各国际标准化组织对PLC的探究情况在世界范围内,IEC的CISPR/I分会以及ITU-T等国际组织对PLC的电磁兼容相关标准做了大量探究并讨论了相应技术要求。欧洲从2000年起开始探究PLC系统的技术框架和技术标准,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相关的国际组织有CENELEC和ETSI,前者侧重电磁兼容新问题,后者侧重通信技术方面的统一标准。2.1IEC/CISPR I分会PLC设备属于信息技术设备,应符合IEC/CISPR22《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和测量方法》的要求。但是由于PLC设备非凡的工作模式,其传导干扰无法满足现行标准的要求。在2002年的IEC会议上曾有代表建议对CISPR22进行针对PLC的修改(会议文件编号摘要:CISPR/I/44/CD),增加一个专门针对PLC设备的“多用途端口”,其定义为摘要:连接到低压分布式网络,支持数据的传输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