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环境下串行帧通信的设计
嵌入式环境下串行帧通信的设计嵌入式环境下串行帧通信的设计嵌入式系统之间的通信通常有两种方式: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并行方式传输数据速度快,但占用的通信线多,传输数据的可靠性随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只适用于近距离的数据传送。在远距离数据通信中,一般采用串行通信方式,它具有占用通信线少、成本低等优点。目前RS232串口是PC机与通信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串行接口,它应用于点对点通信模式,实际使用中多采用最简单的三线方式连接,即两端设备的串口只连接收、发、地三根线,即可实现简单的全双工通信。通信协议是两端设备数据交换的语言,是通信可靠性的保证,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通信协议应该力求简洁。在嵌入式环境下,因设备间通信距离较远,多采用串行通信方式,但许多串行通信协议只适用于协议设计时的应用系统环境,不具有通用性,且有些协议存在通信失败的风险。通过分析设备间的通信需求,设计了一种分层的串行帧通信协议,该协议简单可靠,能适应多种系统环境。在嵌入式Linux系统环境下,该协议在实际应用系统中运行稳定。1系统通信需求本系统主要完成野外环境下时间间隔测量和瞬态数据采集的功能,系统内各模块均选用三星公司的S3C2440芯片为处理器,操作系统使用嵌入式Linux。模块间通信的主要任务为控制命令的下发与应答、工作状态和采集数据的上报等,对通信的可靠性要求较高,无数据加密需求。根据系统软硬件情况设定串口工作参数如下:115200波特率,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奇校验、无流控。波特率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所选用芯片的串口性能、串口连接线长度、传输数据的最大帧长和应用过程中的误码率等;无流控则是由于串口使用三线方式连接。2通信协议的分层结构为保证不同设备之间通信协议的通用性,降低实现的复杂度,将通信协议为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应用层,规范了设备间应用程序通信使用的